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皮肤附属器官疾病 > 褥疮
编号:13656225
安全目标管理在老年褥疮患者护理中的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4
     【摘要】 目的:探讨安全目标管理在老年褥疮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88例褥疮患者准确评估,做好VSD的管道安全管理,血糖的安全管理,用药的安全管理,进食的安全管理,压疮、坠床的安全管理。结果:3例出现VSD管道堵塞,经侧孔用生理盐水冲洗后,管道重现塑形,引流通畅。1例凌晨3点出现血糖3.2 mmol/L,并伴有出冷汗、反应迟钝,立即给予进食及输注葡萄糖30 min后血糖回升至5.2 mmol/L,2例患者静脉置管后置管部位皮肤出现部位静脉炎,经用喜疗妥局部外涂3 d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均无出现护理安全问题。结论:在老年褥疮患者中实施安全目标管理有利于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患者及家属参与安全目标管理,从而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 安全目标管理; 老年; 褥疮;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4-0095-02
, 百拇医药
    安全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及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通过个人或系统行为的一种整体管理模式,将诊疗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患者伤害降至最低极限[2],老年褥疮患者的原发病多为脑血管梗塞、骨折、糖尿病等,此类患者长期卧床,缺少锻炼,饮食不当及胃肠吸收差致体质消瘦,褥疮难于愈合,并且容易出现低血糖、窒息、坠床、压疮等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2010年6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老年褥疮患者88例,入院后按安全目标管理方法进行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老年褥疮患者88例,共102处,其中男52例,女36例,年龄65~88岁,平均(70.0±3.5)岁,褥疮10 d~3年,原发病程4个月~10年,原发脑血管梗塞52例、股骨颈骨折12例、糖尿病伴有偏瘫患者24例,褥疮3.8 cm×2.2 cm×1.5 cm~16 cm×12 cm×3.2 cm,入院后予褥疮清创、换药,原发病对症处理,5~7 d后综合褥疮伤口情况、血糖值及全身营养情况,60例先一期行褥疮清创+封闭负压引流术(VSD),二期进行皮瓣转移修复+封闭负压引流术(VSD),28例直接一期进行褥疮清创、皮片移植+封闭负压引流术(VSD),术后均康复出院。
, 百拇医药
    1.2 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

    1.2.1 准确评估 在患者入院时详细了解患者的患病过程,褥疮数目、大小、深度、创面情况,原发糖尿病者日常血糖水平,原发脑血管梗塞、高血压的血压值,给予落实血糖管理,用药安全管理,评估患者的意识情况、行动能力,自身活动情况,身体营养状况及饮食能力,预防跌倒/坠床、压疮,食物反流、误吸等情况的发生。

    1.2.2 VSD管道的安全管理 本组病例术后均留置(VSD)封闭负压引流管数条,护士每2小时翻身一次,频繁变动体位,容易造成管道松脱,影响治疗效果,护士长应对护士进行工作责任心教育,进行VSD管道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及强调责任护士向患者及陪人做好宣教。护士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指甲刮破褥疮表面的生物半透膜,造成负压消失。注意摆放好管道,防止管道压迫、折叠、松脱,并密切观察管形,负压维持,引流通畅,引流液性质情况等,术后48 h内保持负压在-0.002~0.004 MPa连续吸引,48 h后改为间断吸引,并观察引流液性质及准确记录24 h引流量,若有血块阻塞,管型消失,局部漏气现象,要及时汇报处理。
, 百拇医药
    1.2.3 血糖的安全管理 高血糖的褥疮患者,一定要严格控制血糖,根据日本糖尿病学会的糖尿病治疗指南确定老年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空腹血糖140 mg/dl(7.8 mmol/L)以下,餐后血糖250 mg/dl(13.9 mmol/L)以下,HbA1c在7.0%以下,有利于预防或减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3],科室设立血糖危机报告制度,护士应了解患者平时的血糖水平、饮食情况、食物内容,根据医生设定的血糖目标值详细与患者及家属交流,让护士、患者、家属一起参与血糖目标的管理,每天测量空腹,午餐前,晚餐前及三餐后2 h血糖及凌晨3点血糖,餐后血糖的测定时间计算应以患者进食第一口饭的时间算起,详细了解食物内容。结合血糖水平,给予正确指导,并注意观察老年低血糖的表现:神志不清、乏力、全身出冷汗,手脚冰凉等或有痴呆样、抑郁表现,一旦怀疑,应立即测血糖,并及时报告、处理。

    1.2.4 用药安全管理 老年褥疮患者中,常合并有高血糖、高血压病史,使用胰岛素、降压药为高危药品之一,而且患者常有意识障碍或语言障碍,患者入院应佩戴手腕带,口服、静脉给药都要核对手腕带,药物要双人核对,做到床边双人核对及两种身份识别,并要正确给药,胰岛素注射前要预先准备好食物,血糖<4 mmol/L时,应暂停注射胰岛素,防止出现低血糖,口服给药要监督服药后才能离开,认知障碍或记忆衰退者,给药需第三者在场,静脉使用高渗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而且患者血管脆性大,血管容易渗漏、肿胀,引起静脉炎,护士应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有计划保护外周血管,应首先PICC或CVC插管,做好静脉置管及静脉炎的相应护理。

    1.2.5 进食安全管理 褥疮患者体质消瘦,增强体质有助于褥疮的修复、愈合,除予静脉营养外,应鼓励患者进食。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普食、软食、流质饮食,对消化力差,意识障碍,存有很大进食安全问题者,应正确评估其进食能力,选择安全的进食方法及调整食物成分,对于吞咽困难、意识障碍者采用鼻饲,先择流质食物或要素饮食,鼻饲时按正确操作流程进行,保证营养摄入,预防食物返流和误吸,经口进食者,确保其神志清楚,小勺缓慢进食,每口约5 ml,并嘱其充分咀嚼和吞咽,禁止进食时说话,防止误吸,喂食时观察有无哽塞征象,如噎噻/清喉咙,呼吸不适,咳嗽,吞咽延迟,鼻返流,垂涎,流泪等症状。, 百拇医药(周桂东 李少兰 罗雁如)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皮肤附属器官疾病 > 褥疮